第 56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56 章
第56章
四月初六, 望同縣的事情告一段落。
這幾日秘密考試,終於考出結果。
前來告狀的十四名考生,以及聽說這件事後, 趕來的四十三名考生, 再跟“過了”縣試的其他望同縣一十九名考生一起再考。
七十六人的考試, 在兩天之內考完。
這事說起來也不知如何評價, 望同縣從二月初六開始縣試,一直考到三月中旬,考了七八輪也未見分曉。
此事上達府學,一日之內便考完了。
一日聽說連考三場,以這三場來做評判。
七十六人中,只取十九人。
不少人都在關註, 若這最新入選的十九人,跟之前送過來的十九人對不上號,那就有意思了。
而結果出來,確實對不上不號。
望同縣府衙送來的十九個“過”縣試的考生, 只有兩個在這次考試中被錄取。
剩下的十七人, 文章狗屁不通, 把閱卷夫子氣得夠嗆。
到這,就能看出望同縣的科舉到底有多黑。
不過這種方法頂多能過縣試,府試這關還是過不去啊。
望同縣的教諭為了斂財,真是誰的前程都不顧。
天齊國極重養士。
科舉就是養士的一環。
既然出這樣大的弊端,知府派人前去調查,結果不會太快出來, 但好歹平息學生們的怒火。
知府又讓人去查其他縣試的情況, 好在沒有再出第二個望同縣。
此事鬧出得極快,處理得也快。
畢竟今年不僅有府試, 還是鄉試年。
雖說八月才鄉試,但現在已經四月,六月七月,京城過來的監臨官就要到此。
到時候聽到風聲,知府跟府學學政日子都不會好過。
雖說監臨官不過是個臨時的差事,按照品級差不多四品,跟知府學政差不多。
但這種臨時的官職,官員本身基本還有正職。
正職便不同了,基本都是翰林院以及六部的三品以上大員。
皇上為了表示對科舉的重視,每次派來的官員要麽要員,要麽是親信。
建孟府的地方官怎麽可能得罪京城來的要員,巴結著還來不及。
望同縣的事,肯定會從重從嚴處理。
不管用意如何,這樣確實能給本地書生帶來一個公平。
這些事情也只在正榮縣學生吃飯的時候八卦一下。
剩下的時間,都在進行最後的學習。
看得酒樓老板都忍不住給他們加菜,還說:“我們這歷年都有學子來應試,只有你們不被外物打擾,真是可嘆。”
說罷,又讓廚房務必小心,天氣漸熱,給學子們吃的東西一定要新鮮。
“萬一咱們酒樓出了個府案首,再出個狀元呢。”
同酒樓其他縣的考生見此,也抱起書本,把之前買的祈福香囊暫且放在一邊。
那香囊上寫著逢考必中,明顯是府城用來忽悠學子們的。
偏偏不少人一看到這東西,確實想買。
買來也不能說沒用,確實是個心理安慰。
四月初八,府試終於來了。
早上天未亮,酒樓的燭火漸漸點燃,有些考生還在讀書,有些考生則在放松心情。
正榮縣十二個學子起得稍微晚些。
他們經歷過正榮縣的縣試,自然知道接下來一天要做什麽。
必須養足精神,好好休息才行。
上午的考試時間還是辰時正刻,就是早上八點鐘。
那五點起來的話,毫無必要。
再者,李勳他們幫忙定下的酒樓距離考試的貢院很近,走路都能過去,不必太過慌張。
萬事俱備,只差考試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十二個學子都歷經過正榮縣的縣試。
對考試時間,考試要求,考試模式完全一樣的府試,少了許多懼怕之心。
心裏也更安慰了。
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經過模擬考,心裏有數,心裏也有底。
不像其他大部分縣裏,都跟望同縣,合遠縣那樣的考試方法。
一日考一場,一場歇兩天。
當然,對比起來,正榮縣的考試明顯更殘酷。
而這些殘酷,在參加府試的時候,全都成為大家的經驗。
紀元從今早起,就沒有再翻書了,反而帶著大家一起做套操。
大家都習慣每天早上跑步了,這幾日沒地方跑,反而覺得筋骨不舒服,故而每日都做套操。
廣播體操有些怪,那就做八段錦。
一群人做得不亦樂乎,郭夫子李夫子他們都加入,覺得這八段錦確實很不錯。
不知是不是因為這些,正榮縣的學子們一出來,其他學子都看過來。
再看他們養足精神,面上不帶憂慮,領頭的紀元,蔡豐嵐,李錦三人更是說說笑笑。
剩下的幾個人也差不多,下樓便道:“老板,每人一份面,面少一點,加個雞蛋,每人多加一份肉。”
考試之前,還有t心情吃飯?!
還點得很特殊。
少面,一個雞蛋,還要肉。
紀元跟身邊人道:“反正按我說的,發的餅子要少吃,不然肯定會犯困,古人都說七分飽,要我說科舉吃餅五分飽即可。”
這自然有科學依據。
古人自然不懂什麽血糖,什麽澱粉,但吃飽了犯困這事,大家基本都經歷過。
蔡豐嵐道:“你說得沒錯,看來我們多帶肉幹就沒錯,稍微吃一口即可。”
大家雖然不富裕,但考試三天,也不會吃太多肉幹,大不了買鹹魚幹也行。
這次吃的少面加雞蛋加肉也是這個原理。
蛋白質多多的,澱粉少一點,吃完人也精神,還能飽腹,早上的考試肯定如有神助。
也不知是誰,偷偷跟夥計道:“我們跟他們吃得一樣,也是少面加雞蛋加肉。”
啊?
這也學?
不過能賺錢嘛,夥計們自然不會多說。
只是郭夫子他們過來的時候,看著大堂裏,各縣學子吃的都是一樣的飯菜,忍不住道:“今日老板只提供這種餐食嗎?”
雷捕快他們笑。
分明因為大家都在學我們啊!
卯時正刻,早上六點多,大家收拾好東西,去貢院前排隊。
此次考生約有一千六百八十九人。
所以要提前過去排隊,由搜查官檢查學生們帶的各色用品。
府試共考三日,要在裏面過兩夜,同樣不提供被褥,連蠟燭也不提供,全由學生們自己帶。
吃食估計也給的很少,溫水會供應。
所以學生們帶的東西很好,郭夫子,雷捕快他們最近就在忙這些,還給學生們補充不少肉幹。
旁的不說,新縣令來了之後,對縣學的撥款並不吝嗇,甚至還多了些。
教諭雖不知聶縣令為何這樣大方,反正給了他就要,給學生們吃好喝好就行。
所以正榮縣學生們東西帶得零零散散很是不少。
郭夫子,李夫子,李勳等人幫著購買,基本不會有問題。
說起來,紀元最近才知道,李勳,李夫子,還有李錦,竟然是同族的人。
李勳能在府學讀書,好像就是李錦他爹托的關系。
李勳作為李錦家旁支,考上縣案首之後,便得了主支的幫扶。
不過李錦並不以此為榮,李勳也不覺得自卑,兩人都沒多說,要不是紀元跟李錦李勳關系都不錯,怕是還不知道。
而隨行的李夫子,一心讀書,學問很深,他在縣學的時候,也並未對同族子弟多照拂,因為他對每個學生都用心。
只有這次送考生進考場,李夫子才拍拍李錦道:“好好考,咱們李家沒落多年,好容易出個李勳,如今若你再能考得不錯。你們二人,必然能光耀我們建孟李家。”
不少學子都背負著家族的期望,這點並不奇怪。
紀元這邊,郭夫子看看他,微微點頭。
紀元不用為家族爭光,但他心裏卻也有想法。
那個說起來很大,甚至會被人笑話的想法。
紀元看著藍天白雲,稍稍笑了下。
他的志向是什麽,不用言說。
正榮縣眾人帶的東西齊全,提前去排隊,等著搜查官查驗。
十二學子都是有經驗的,並不慌張,搜檢官檢查,詢問官核對身份姓名,他們都對答如流,沒有半分緊張。
這份淡定,就區別於其他縣的學生了。
模擬考就是有用啊!
這下再也沒有正榮縣的學子抱怨自家縣試極難了。
難是有道理的。
縣試難了,府試的壓力便減輕很多。
流程一樣,接下來抽簽,找自己的席舍,一切都是那樣輕松。
但紀元卻在這個時候再次打起精神。
越是這麽順的時候,越要警惕,否則會出大紕漏。
紀元檢查自己帶來的東西。
考試專用的紙張。
筆墨,三根蠟燭,火折子。
一套更換的衣服,被褥等物。
再有兩匣子吃食等物。
是沒錯的。
紀元閉上眼,只等著辰時正刻,八點的鐘聲敲響。
只聽七點鐘聲先敲,旁邊文廟燃起香火,在席舍內都能看到。
看來府學學政帶著監考老師們正在焚香祭天,一並戒誓。
諸如:“求賢為人臣事君義。”
再比如:“如違此誓,天地降難。”
“唯公慎明,乃臣之貞。”
等等等等。
不少學生頭一次見這樣的場面,忍不住伸頭去看,直接被捕快打了一下,讓他立即坐好。
府試一千六百多個考生,不敢再發一言。
每個考場都有數位監考官,以及十位數以上的捕快。
終於,那邊香火的煙氣消散,所有監考官到位。
再聽鐘聲響。
辰時正刻了。
府試第一場考試。
正式開始。
兩個時辰內,答兩道四書義題。
第一道題目是,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啊?
紀元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再看一遍。
這道題目,竟然跟他們縣試題目一樣!
縣試的考題,一般都是縣裏自己人商量。
府試考題,自然是府學的人商量。
兩者互不幹擾。
這等於說,你正兒八經考試的時候,第一道題,就是模擬卷考過的。
好事啊!
之前模擬卷夫子們還點評過,找過他們的疏漏,只要把之前的文章刪刪改改,便能寫上來。
是自己寫的文章,再謄抄上去也是無礙的。
一模一樣的題目,寫上去的卻是精修過的文章,第一場開始的第一題,就給正榮縣十二學子十足的信心!
第二道題,那就不一樣了。
但題目不難。
學而不思則罔。
以此寫七百字。
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很簡單,學習要跟思考結合,不然也白費功夫。
紀元思索片刻,在“學”跟“思”之間辯證,闡述其觀點。
下筆的時候,紀元想到郭夫子提過的時文方法。
也就是這個時代八股文的雛形。
雖然不至於照搬,但真的可以嘗試用同類的方法。
紀元下筆,直接破題,先仿宋文,後面再用元曲的方法。
只是寫著寫著,又回歸自己的老毛病,八股文變散文。
紀元看著都笑,幹脆重新融合,把前面過於格式化的東西去除一些,後面太散的給收緊了。
估計誰都沒想到,紀元在考場上,竟然還在練習自己的文章。
上午兩篇文章寫完,基本到了中午。
紀元吃了些肉幹,用了溫水,繼續閉目養神,直到下午第二場考試開場。
第二場依舊是四書裏出題。
出自孟子,題目為:“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如果為百姓考慮,那麽百姓也會為你擔憂。
孟子的想法便是推己及人,施恩於民。
此話看著兩者互有幹系,但卻也分先後。
上位者先擔心下位者的安危,下位者才能反向回應。
若上位者做得不好,就不要再想得到百姓的幫助了。
紀元起筆道:“民之與君同優,其事亦不系於民也。”①
就拿正榮縣的縣學舉例子。
先是縣學對學生們好,所以縣學的學生李勳等人,願意為自家縣學忙前忙後。
甚至先行墊付銀資,提前聯系酒樓,在城門口迎他們等等。
為什麽其他縣的學生們沒有這麽做?
自然因為其他地方的縣學沒有那般照顧自己的學子們。
以後紀元他們這批學生考出來,會事無巨細地照顧下面來的學弟們,會分擔縣學夫子們的工作嗎?
自然會。
因為民亦憂其憂。
他們自然會因為縣學夫子們的行為,而心存感激,幫忙分擔這些事情。
故而正榮縣只來兩位夫子,兩位捕快,就能把事情辦得圓滿。
他們這件事,就是最好印證了這句話。
當然,此事並非典故,寫下來並不好,但用這件事的感悟思考其他事情,也能理解同類事物的規律。
學而不思則罔。
學習上的事情要思考。
對待事情同樣也要思考。
後面又寫:“且忘民之憂以恣其樂者,其信蓋有所恃焉...使環顧其民而皆有二心焉。吾見君之獨立於庭也,而若是非者非一日之故也。”②
忘記百姓憂愁反而很快樂的人,心中肯定有恃無恐。
還會以為反正他們不快樂跟我有什麽關系,又不會妨礙到我。
那有一天,百姓們憂愁一定會發展到讓你也擔憂,讓你不得不去看。
那個時候再看看周圍人,你跟百姓一定會有二心。
國君跟百姓離心,站在庭院裏環顧四周,發現只剩自己,那就說明這種情況不止一次了。
不顧及百姓的君主,一定會眾叛親離。
全篇寫的都是憂民跟民憂的關系。
從根本上分析君主跟百姓的聯系,以及誠心為民,施恩於民的想法。
這跟孟子整書的想法也是相合的。
第二場第一題答完。
第二題為“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
同樣出自孟子,意思是,安撫天下的百姓t,是君子們最開心的事情。
君子講仁義禮智。
定四海之民,是君子們樂見的事情。
為什麽呢?
因為這是一個君子的本性,他們本來就喜歡做,這是從內到外的本心,不為其他,就因為他是君子。
此題說的是君子為何是君子。
不是做了這些事就是君子,而是君子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這是在約束讀書的讀書人,讓他們成為一個仁義禮智的君子。
這跟第一題竟然有些呼應。
如果讀書人真的能達到這種理想的狀態,想來上面那題,憂民之憂者,必然水到渠成。
四月初八晚。
第一日考試結束。
紀元分析了下,第一場考試內容都是《論語》。
第二場都是《孟子》。
難不成明日上午中庸跟大學各一道。
下午考五經兩題?
這麽看的話,好像確實是如此地規律。
最後一日上午,就是最後一場第五場的考試,應該是孝經跟試帖詩。
總的來說,跟正榮縣縣試順序沒差太多。
但每一場的考試是一本本的考。
也算有規律。
四月上旬的天黑得很。
紀元卻早早閉上眼,先是默背中庸,再默背大學。
這兩本加起來不過五六千字,背起來不難。
如果明日上午真的考這兩本,那他算是再次覆習。
等到快要休息,紀元才點上蠟燭,鋪了被褥睡覺。
也不知道是不是習慣了。
還是以前睡過更差的床。
紀元沾了枕頭就睡,睡得還很香甜。
每逢大考,他的睡眠質量都格外好,像是身體都知道,必須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試。
四月初九早上。
醒來的學子們看著手裏新做的餅子,正榮縣十二學子不再狼吞虎咽,不管這餅有多香,都要吃個五分飽即可。
等試卷發下來,紀元定睛一看。
第一題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
第二題出自大學,“大學之道。”
看到第三場考試的兩題,紀元幾乎能看出出題人的惡趣味。
昨日的考試,一日論語,一日孟子。
都是第一題起手很難,第二題簡單。
今天的考試,一個中庸,一個大學。
看似中庸的“君子之道費而隱”不好答。
其實大學的一句“大學之道”才是包羅萬象,答不好就是四不像。
這題目出得不刁鉆,卻帶著一股惡趣味,就是要讓學生隨時落入“陷阱”。
四書題目都是這樣,下午五經考試,紀元都有些期待出題人會給什麽題目了。
第一題:“君子之道費而隱。”
意思是君子之道廣大而且精微。
看著似乎有些矛盾,但同樣在闡述君子之道。
實際是講,一個君子,做到聖人一樣的境界,也能做好普通人的事情。
結合上下文的話,拿君子跟普通人相比,跟聖人相比。
是在講君子是可以學習並進步的,最開始都是普通人,等達到最高的境界,那就是聖人了。
從這點破題,應該問題不大。
如果從普通人做到聖人,可以從努力學習分析,也可以從實踐分析。
只要沿著一條線寫下來,文章便成了。
第二題,也是紀元無奈的題。
“大學之道。”
這句後面很多人都會背誦。
但凡是個讀書人,總會背第一章的內容吧?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再後面便是解釋大學的原則到底是什麽。
而大學之道,翻譯一下就是。
大學的原則是什麽?
比如問你,學語文的意義是什麽?
學物理的意義是什麽?
這是一個千人千面的回答,當然,問語文要圍繞語音,問物理要圍繞物理。
問大學?
自然要圍繞大學。
可《大學》講的又是什麽?是格物致知,是誠意正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好家夥。
這要是一起答了。
別說七百字,七千字都寫不完。
大部分人窮其一生也學不會。
碰到這麽大的題目,紀元都有些頭疼。
再加上他寫文章散漫,必須強行約束。
幹脆就做個小總結。
只從《大學》主要意義來講。
題目寫大方面。
那他也寫大方面,不再細究裏面的東西。
君子之道費而隱。
從大到小,從小到大,他都可以寫!
“舉大學之要,合聖功王道而底與極也。”③
大人之學的要點,就是把聖人的功德跟仁政的道理發揮到極致。
這是為大學,就大人之學做個總結。
不就是讓寫學語文的意義嗎,那他就說為什麽要學,學到哪裏了,學了又有什麽用。
確定了這三點之後,文章水到渠成。
先確定大面,從大面收縮到小面,不失為一種方法。
“規乎其善,而即以勉乎其至。”
“赴乎所至,而必不移於所止。”
“而使建中作則者,無偏倚之休。”
“而一道同風者,有會歸之極。”④
規範到達極致,可以變成最好最善。
到最後也不能改變自己的想法。
要建立公正並且以身作則,不能偏私偏袒。
大家都是同道中人,都受天子的教化,會有相同的目標。
這些彰顯德行,愛護百姓的行為,就是大人之學,若都能做到,那大學就學好了。
明德,親民,至善。
最終回歸大學之道最初的意思。
此篇寫完,紀元長舒口氣。
這一題算是府試裏最不好把握的題目,更是他最薄弱的地方。
好在郭夫子突擊訓練時文很有效果。
寫完之後再看時間,竟然還算充足,紀元再謄抄一遍,第四場考試結束。
府試第三日,第五場考試。
果然考《孝經》。
之前說過,孝經看似在講孝,其實是在講忠君。
出題人竟然稍微點透其中意思。
直接考的是忠君的題目,後面又扯了孝字。
怎麽看,這出題人的想法都非同尋常。
他的題目多跟民有關,多跟君子的德行有關。
涉及到忠君,竟然寥寥數語,頗具諷刺意味。
孝經題目寫完。
終於到紀元最頭疼的地方了。
試帖詩。
今年的試帖詩,就是以孝經為題。
寫出五言八句即可。
紀元在府試的時候,就不太會寫這些,勉強湊上韻腳即可。
也是如今取士不重詩賦,只重文章。
不然紀元縣試都難過。
當然,縣學夫子們,多半以為紀元隨便寫寫,在他們心中紀元的詩句很有天分。
否則以前的大作怎麽來的。
故而縣試過後,並未幫他惡補試帖詩,反而找了郭夫子讓他再精煉文章。
所以對其他人來說簡單的試帖詩,到紀元這,已經在揪頭發了。
好在他腦子裏的詩句多,想起被後世重新找回來的一首詩,放在這應該正合適。
欲得兒孫孝,無過教及身。
一朝千度打,有罪更須嗔。⑤
欲得兒孫興,以德立正心。
憐子不丈夫,包庇禍無窮。
前面尚且還好,頭一句還有考題中,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的感覺。
就是上位者要以身作則,君主跟百姓的關系,是要君主先照顧百姓。
欲得兒孫孝,無過教及身。說的也是這個自己,想要孩子孝順,那自己就要管教。
但越寫到後面,就已經完全是打油詩。
寫完之後,紀元自己都捂著臉。
太難了。
真的太難了。
但這已經是他花一個時辰想出來的。
甚至比寫七百字孝經義題都難上加難。
他真的編不出來了啊。
好在這些在府試成績占比也不大。
他只能靠文章取勝啊!
四月初十,紀元從考場裏出來,兩眼還是呆滯的。
主要為自己的打油詩呆滯。
哎。
怎麽說呢。
好丟人,但又只能是這樣了。
寫詩真的不是他的強項啊。
等出來之後,紀元恍然道:“怎麽給忘了!”
他就算是寫打油詩,後面也該加幾句歌頌朝廷的啊。
科舉考試的賦得體,要的就是這個。
就像一個命題作文,看似讓你寫景,實際讓你察言觀色歌頌上司。
他還真就只寫了孝跟子孫,以及長輩之間的關系。
後面改成讚聖人聖明,天下百姓都會效仿多好啊。
可惜了。
他不僅寫的是打油詩,連拍馬屁都給忘了。
郭夫子過來接學生們出府試,見紀元神色震驚,下意識道:“怎麽了?考試出問題了?”
其他同窗也看過來,本來萎靡的神色變得警惕。
紀元考試都出問題?
哪裏的問題?
他們有沒有啊。
紀元強忍不好意思,然後微微搖頭。
他怎麽能說自己在考場上寫了打油詩?
還是那種終極打油的那種。
見大家擔心,他小聲道:“最後的賦得體,我好像寫了打油詩。”
啊?
打油詩?
郭夫子聽此,笑道:“沒關系,多數人的賦得體都是打油詩。”
不過轉念一想,紀元不應該啊。
縣試他隨便寫寫就行了,府試怎麽也這樣。
難道是對自己的文章極有自信?
算了,反正如今科舉考的是文t章,後面的詩句不離譜就行。
紀元心裏默默想,前面四句不算離譜,後面實在是離譜至極。
好在考完了,希望他的文章給自己加點分吧。
如果實在不行,那他只能明年再來了。
紀元此次府試,要說有多大把握,那確實不好說。
他從啟蒙到如今也不過三年,雖然這三年多讀的書不比其他人少,書讀得也算精。
可缺點也是明顯的。
首先就是史書的欠缺,文人寫文章,都要引經據典,都要博古通今。
他實在是缺失這一塊。
文人要讀書,不僅是讀儒家的書。
還要讀當代的律法,還要學習樂器,學許多雜課。
這些課業都會融合到自己的文章裏。
正榮縣縣學盡力提供了科舉上的東西,像這些雜學,自然無暇顧及。
除此之外,紀元想法跳脫,文章上也能看出。
雖說郭夫子考前補習了一通,但有些毛病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改的。
這種毛病,需要多研習當今的時文,不僅是建孟府的,還有天下所有好文章都要讀。
就是多讀高考範文,至少能掌握如今科舉考官鐘愛是什麽。
這些毛病都不算小。
也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補足的。
紀元本就忐忑,再加上現在最後一場考試的試帖詩讓他羞得面紅耳赤。
作詩也是個問題。
讀書怎麽那樣難。
越學下去,越知道天地之寬廣,越知道世界之宏偉。
在這些書面前,再偉大的人都會變得渺小,成為書籍的學生。
不說旁的。
府試的出題人,單用簡單的題目,就能“刁難”考生,就能“窺探”學生的想法。
這種舉重若輕的手筆,才是真的把學問研究透了。
紀元輕嘆一聲,跟著大家一起回酒樓。
貢院外的鑼鼓聲似乎響徹雲霄。
讓剛出考場的學生們不由得飄飄然,在如此振奮的樂聲中走過,好似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
實際上,距離貢院不遠的劉家酒樓裏根本聽不到。
紀元他們回到劉家酒樓,已經跟貢院的樂聲隔開。
考生們由出貢院的疲憊不堪,漸漸變得焦慮起來。
當時縣試結束,考生們同樣焦慮。
但焦慮之後,似乎又有些安穩,平時大家都是同窗,都是一個縣的。
對身邊人的水平心裏有數,對自己能不能過心裏也有數。
府試卻很不同。
一千六百八十九人同時考試。
整個建孟府過了縣試的人都在這。
身邊人水平孰高孰低。
考官的喜歡偏愛。
他們統統不知。
留給考生們的,只有等待。
這份等待在眾人情緒中蔓延,漸漸變得焦躁不安。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便是紀元也沒看書,他同樣想知道結果。
一是檢驗他的學習成果,二是他需要一個功名傍身。
他這一路走來,其實也惹不少人。
有縣學護著才沒出什麽事。
現在又把李耀眾的功名給奪了,想必這仇隨著時間越久,對方會越恨。
那都是真金白銀的損失。
不說旁的,今年秋收他家田地就要交稅,估計全家都能恨死自己。
有這種禍端隱藏在身邊,誰還能睡得安穩。
若再因為這些事連累安紀村,那他罪過便大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紀元都想得到這個功名,非常想。
考生一千六百八十九。
只取一百二十人。
能當個丁等秀才,應該就不錯了。
不只是他,潛心苦讀,早就是近視眼的蔡豐嵐。
為了家族榮耀的李錦。
還有路上被騙了全部身家的許春,哪個不想考個功名。
說不想的都是騙人,不想要功名,幹嘛還來科考。
可惜不管他們怎麽想知道成績,都需要耐心等待。
府試的人數更多,考官跟閱卷官也多,出成績自然要晚。
今日四月初十。
估計四月十八左右,成績才會出來。
八日時間,也是府學加班加點閱卷了。
當天晚上,郭夫子還拿出筆錢,讓大家吃了頓好的,算是緩解一下焦慮的心情。
其他考生甚至能喝點低度數的酒。
十一歲的紀元只好抱著果汁喝。
劉家酒樓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安靜讀書變得熱鬧起來。
早上大家都睡了懶覺,上午開始活動,下午去府城玩耍。
少數堅持起來並鍛煉的,也就紀元他們。
學長李勳知道他們有晨跑的習慣後,開口道:“府學後面有蹴鞠場,你們去那邊跑啊。”
說著,還帶著他們去看了看。
這會正是四月十一,考試第二天的下午,府學還未正式覆課,但還是有很多府學子弟住在府學,下午正好出來踢蹴鞠。
看來蹴鞠確實是天齊國的愛好,只是正榮縣那個荒廢了,好在最近重新修整起來。
李勳聽此,眼睛一亮:“真的嗎?咱們縣學也開始踢蹴鞠了?”
“你們不知道,這府城每年還有蹴鞠的比賽呢,可惜我技術不精,也就當個府學的替補,去年比賽的時候我踢了一刻鐘都不到。”
還有比賽?
聽著就熱鬧。
“秋天的時候比,你們要是能來就好了,看看也好玩啊。”李勳說完,再嘆口氣,“真希望你們能來府學啊。”
他並非炫耀,是真心實意這樣講。
誰不想在學校有自己的老鄉,還是在酸詩狎妓的輿論下有可以抱團的人。
紀元其實也想踢,他本就喜歡跑步,再加上蹴鞠這種酣暢淋漓的運動,誰會不喜歡。
大家看了一會,決定明日早上過來跑步。
這會還有點時間,李勳說道:“要不要帶你們去府城最大的書鋪,你們絕對會喜歡。”
自家縣學的人,李勳還能不了解。
都從乙等堂考上來了,不喜歡書那是不可能的。
說到這,正榮縣十二個考生才有一種自己來了府城的感覺。
還有一種府試終於結束了的感覺。
一會是熱鬧的蹴鞠,一會是府城最大的書鋪,聽著就跟正榮縣不一樣。
李勳確實得了夫子們的授意,讓他得空的話,就帶著同窗們去轉轉。
如果只悶在酒樓,估計滿心都是府試成績的事。
但現在焦慮也沒用,不如出去逛逛。
不管有沒有考中秀才,都算沒有白來一趟。
這段時間裏,大家埋頭苦讀,都快把剛來府城時的感覺給忘了。
那會只覺得府城繁華,又覺得跟自己沒什麽關系。
但現在,是真的知道此地為何是府城了。
東西南北四個集市。
如今他們來的,人稱東市第一街。
又或者藏書一條街。
名字說得這麽直白了,紀元他們一聽就知道怎麽回事。
建孟府讀書為第一,這裏都是書,自然為東市第一街。
還未進到裏面,就看到門口四書五經被擺在地攤上賣。
往日在正榮縣兩錢銀子,也就是兩百文一本的書,如今只要十五文錢。
當然,紙張並不好,翻幾次就會爛。
可勝在便宜。
若真有想讀書又沒錢的,質量不好的書也是能讀的。
好的當然也有,印刷精美,紙質上乘,一本要一兩銀子。
每個價位都存在,按照適合自己的購買即可。
如果說這些書讓紀元他們震驚的話。
那紙張的便宜更勝一籌。
關鍵是這些紙張並不算差。
在正榮縣唯一一家書鋪裏,一文錢可以買三張質量最差的大紙。
而在東市第一街裏,卻可以買五張手感光滑的竹紙。
李勳介紹道:“各家便宜的紙張不怎麽賺錢,主要是為了拉客,建孟府學生多,讀書人也多,用便宜紙張拉客,總會買到書籍的。”
“不僅書籍,你們再看。”
李勳帶著他們去了一家店鋪。
這店鋪極大,大家甚至有些不敢進,但那夥計極為熱情,笑著招呼:“諸位是剛來建孟府的考生嗎,府試結束,諸位必然辛苦,等小的給你們上茶!”
他們一行人穿得並不算好,也就李錦跟另外一人衣著光鮮。
像紀元這樣身上帶補丁的卻是常態。
那夥計卻人人奉茶,給他們介紹道:“來看看也可,買不買隨諸位公子的心意,全當給我們攢人氣了。”
這話說得實在漂亮,讓大家大著膽子去問,連許春都問了許多、
其實許春他們不知,這些夥計們眼睛亮著呢。
見過那麽多學子,哪些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哪些是草包一個的,他們打眼就能看清。
在東市一條街,這麽多同行裏面想做長久買賣,這眼力必須足夠。
但要問他們怎麽看出來的,全是大家的秘密,根本不透露。
紀元此刻就被一個夥計跟著,他有種現代逛衣服店的感覺,還未說要什麽東西,只是眼神多停留一兩秒,對方便拿起讓他試用了。
李勳t見紀元下意識後退半步,還以為他是不好意思,介紹道:“這家店也算我常來。”
“從筆格,筆洗,筆床,鎮紙,壓尺,想要什麽價位都有。”
“再看紙張,同樣是便宜得很。”
李勳隨便挑了家店鋪,就是給學弟們看這裏面的買賣有多精細。
隨便一家店鋪,就能包攬讀書人所有需要的物件。
別的就算了,那竹紙紀元是真喜歡。
一文錢五張!
五張呢!
還有畫畫用的宣紙,價格同樣便宜到離譜。
那夥計也道:“哎,最基礎的物件,大家都是這個價。”
隨後夥計又低聲道:“若你們買的多了,我們還送幾張呢。”
這樣算下來,實際購買的價格,會比一文五張紙更多?!更便宜?
饒是紀元都被這價格恍惚了。
差點直接開荷包買買買。
李勳把他們拉出來,說出“潛規則”。
“建孟府造紙大大小小造紙作坊有七八家,其中三家最大,市面上的紙大多都是他們提供,所以三家搶著供應,打的不可開交,也算便宜我們這些窮苦讀書的。”
有人問:“既然不賺錢,就不怕作坊開不下去嗎?”
“不怕,他們便宜的紙張不賺錢,更好的紙張是賺的。若不是三家覺得價格太過,定了個協議,估計現在白送都行。”
這話肯定是誇張。
但翻譯一下就是,三家打價格戰,最後打到都受不了,幹脆定個不賠不賺的價格,以此作為引流的貨源。
現代人的那套商戰,古代人也早就在玩了啊。
李勳最後道:“不讓你們買,是讓你們來這看看。”
“我事先說明,大家看到喜歡的,先不要買,否則會讓你們更後悔。”
說著,李勳帶著眾人去了之前說的地方。
東市第一街,最大的書鋪。
建孟府一條街都在賣書,都在賣學習用品。
而這個店,在這條街上也是首屈一指,可見體積之大。
“周家書坊。”
“買他家的書!直接送他家自己造的紙!”
“不僅如此,如果運氣好的話,根本不用買!”
紀元進門,整個人直接鎮住。
什麽叫書山書海,他算是見識到了。
這周家書坊上下兩層,樓上買學習用品,樓下八間店面,裏面全都是書。
紀元頭一次覺得自己眼睛要看不過來。
這麽多書,若都能讀完,那這輩子就沒有遺憾了。
兩米高的書架,從上到下,擠滿各色書籍。
科舉用的,游記類的,史學類的,哲學類的,甚至還有醫書。
但凡你能想到的品類,這裏全都能找到
紀元楞了足足有十秒,這才進門,誰料那夥計直接道:“恭喜今日第九百九十九名客人!送白紙宣紙各五十!”
啊?
他是今日第九百九十九名進店的?
紀元的紙剛到手裏,就聽旁邊有人道:“啊?我不是已經有九百九十九嗎?怎麽又來一個。”
那夥計一楞,趕緊改口:“這客人是第一千位,所以也送。”
李錦:?
他比紀元早進去啊。
這怎麽算,也不可能只差一人。
李勳拉著李錦跟紀元離開。
不等李勳解釋,紀元就明白了。
套路,什麽是套路。
就是用個名頭送你紙張,讓你成為這家書坊的黏性客戶!
李勳又說另一個原因:“這裏的夥計只看眼緣送紙,所以讓你們別買,過來碰碰運氣。我們沒錢買紙張的時候都會過來。”
李錦:?
蔡豐嵐:?
不是?!
我們就不合眼緣嗎!
就紀元和嗎!
紀元手裏的白紙跟宣紙還沒焐熱,也不知道哪個夥計又看他一眼,甚至沒看到他手裏的東西,拉著他道:“您是今日第八百八十八位客人,本店請您一百張白紙一百張宣紙,還請您收下。”
那夥計說罷,才看到紀元手裏的東西,臉漲得通紅,隨後竟然還是把紙張給他了。
甚至就當不知道,還不讓紀元說話,東西說給就給,像是燙手山芋一樣。
紀元:?
你們的競爭,是不是有點過於激烈了?
他就那麽合眼緣嗎?!
但白來的東西,不要白不要!
府城好啊,府城可以白嫖紙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第56章
四月初六, 望同縣的事情告一段落。
這幾日秘密考試,終於考出結果。
前來告狀的十四名考生,以及聽說這件事後, 趕來的四十三名考生, 再跟“過了”縣試的其他望同縣一十九名考生一起再考。
七十六人的考試, 在兩天之內考完。
這事說起來也不知如何評價, 望同縣從二月初六開始縣試,一直考到三月中旬,考了七八輪也未見分曉。
此事上達府學,一日之內便考完了。
一日聽說連考三場,以這三場來做評判。
七十六人中,只取十九人。
不少人都在關註, 若這最新入選的十九人,跟之前送過來的十九人對不上號,那就有意思了。
而結果出來,確實對不上不號。
望同縣府衙送來的十九個“過”縣試的考生, 只有兩個在這次考試中被錄取。
剩下的十七人, 文章狗屁不通, 把閱卷夫子氣得夠嗆。
到這,就能看出望同縣的科舉到底有多黑。
不過這種方法頂多能過縣試,府試這關還是過不去啊。
望同縣的教諭為了斂財,真是誰的前程都不顧。
天齊國極重養士。
科舉就是養士的一環。
既然出這樣大的弊端,知府派人前去調查,結果不會太快出來, 但好歹平息學生們的怒火。
知府又讓人去查其他縣試的情況, 好在沒有再出第二個望同縣。
此事鬧出得極快,處理得也快。
畢竟今年不僅有府試, 還是鄉試年。
雖說八月才鄉試,但現在已經四月,六月七月,京城過來的監臨官就要到此。
到時候聽到風聲,知府跟府學學政日子都不會好過。
雖說監臨官不過是個臨時的差事,按照品級差不多四品,跟知府學政差不多。
但這種臨時的官職,官員本身基本還有正職。
正職便不同了,基本都是翰林院以及六部的三品以上大員。
皇上為了表示對科舉的重視,每次派來的官員要麽要員,要麽是親信。
建孟府的地方官怎麽可能得罪京城來的要員,巴結著還來不及。
望同縣的事,肯定會從重從嚴處理。
不管用意如何,這樣確實能給本地書生帶來一個公平。
這些事情也只在正榮縣學生吃飯的時候八卦一下。
剩下的時間,都在進行最後的學習。
看得酒樓老板都忍不住給他們加菜,還說:“我們這歷年都有學子來應試,只有你們不被外物打擾,真是可嘆。”
說罷,又讓廚房務必小心,天氣漸熱,給學子們吃的東西一定要新鮮。
“萬一咱們酒樓出了個府案首,再出個狀元呢。”
同酒樓其他縣的考生見此,也抱起書本,把之前買的祈福香囊暫且放在一邊。
那香囊上寫著逢考必中,明顯是府城用來忽悠學子們的。
偏偏不少人一看到這東西,確實想買。
買來也不能說沒用,確實是個心理安慰。
四月初八,府試終於來了。
早上天未亮,酒樓的燭火漸漸點燃,有些考生還在讀書,有些考生則在放松心情。
正榮縣十二個學子起得稍微晚些。
他們經歷過正榮縣的縣試,自然知道接下來一天要做什麽。
必須養足精神,好好休息才行。
上午的考試時間還是辰時正刻,就是早上八點鐘。
那五點起來的話,毫無必要。
再者,李勳他們幫忙定下的酒樓距離考試的貢院很近,走路都能過去,不必太過慌張。
萬事俱備,只差考試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十二個學子都歷經過正榮縣的縣試。
對考試時間,考試要求,考試模式完全一樣的府試,少了許多懼怕之心。
心裏也更安慰了。
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經過模擬考,心裏有數,心裏也有底。
不像其他大部分縣裏,都跟望同縣,合遠縣那樣的考試方法。
一日考一場,一場歇兩天。
當然,對比起來,正榮縣的考試明顯更殘酷。
而這些殘酷,在參加府試的時候,全都成為大家的經驗。
紀元從今早起,就沒有再翻書了,反而帶著大家一起做套操。
大家都習慣每天早上跑步了,這幾日沒地方跑,反而覺得筋骨不舒服,故而每日都做套操。
廣播體操有些怪,那就做八段錦。
一群人做得不亦樂乎,郭夫子李夫子他們都加入,覺得這八段錦確實很不錯。
不知是不是因為這些,正榮縣的學子們一出來,其他學子都看過來。
再看他們養足精神,面上不帶憂慮,領頭的紀元,蔡豐嵐,李錦三人更是說說笑笑。
剩下的幾個人也差不多,下樓便道:“老板,每人一份面,面少一點,加個雞蛋,每人多加一份肉。”
考試之前,還有t心情吃飯?!
還點得很特殊。
少面,一個雞蛋,還要肉。
紀元跟身邊人道:“反正按我說的,發的餅子要少吃,不然肯定會犯困,古人都說七分飽,要我說科舉吃餅五分飽即可。”
這自然有科學依據。
古人自然不懂什麽血糖,什麽澱粉,但吃飽了犯困這事,大家基本都經歷過。
蔡豐嵐道:“你說得沒錯,看來我們多帶肉幹就沒錯,稍微吃一口即可。”
大家雖然不富裕,但考試三天,也不會吃太多肉幹,大不了買鹹魚幹也行。
這次吃的少面加雞蛋加肉也是這個原理。
蛋白質多多的,澱粉少一點,吃完人也精神,還能飽腹,早上的考試肯定如有神助。
也不知是誰,偷偷跟夥計道:“我們跟他們吃得一樣,也是少面加雞蛋加肉。”
啊?
這也學?
不過能賺錢嘛,夥計們自然不會多說。
只是郭夫子他們過來的時候,看著大堂裏,各縣學子吃的都是一樣的飯菜,忍不住道:“今日老板只提供這種餐食嗎?”
雷捕快他們笑。
分明因為大家都在學我們啊!
卯時正刻,早上六點多,大家收拾好東西,去貢院前排隊。
此次考生約有一千六百八十九人。
所以要提前過去排隊,由搜查官檢查學生們帶的各色用品。
府試共考三日,要在裏面過兩夜,同樣不提供被褥,連蠟燭也不提供,全由學生們自己帶。
吃食估計也給的很少,溫水會供應。
所以學生們帶的東西很好,郭夫子,雷捕快他們最近就在忙這些,還給學生們補充不少肉幹。
旁的不說,新縣令來了之後,對縣學的撥款並不吝嗇,甚至還多了些。
教諭雖不知聶縣令為何這樣大方,反正給了他就要,給學生們吃好喝好就行。
所以正榮縣學生們東西帶得零零散散很是不少。
郭夫子,李夫子,李勳等人幫著購買,基本不會有問題。
說起來,紀元最近才知道,李勳,李夫子,還有李錦,竟然是同族的人。
李勳能在府學讀書,好像就是李錦他爹托的關系。
李勳作為李錦家旁支,考上縣案首之後,便得了主支的幫扶。
不過李錦並不以此為榮,李勳也不覺得自卑,兩人都沒多說,要不是紀元跟李錦李勳關系都不錯,怕是還不知道。
而隨行的李夫子,一心讀書,學問很深,他在縣學的時候,也並未對同族子弟多照拂,因為他對每個學生都用心。
只有這次送考生進考場,李夫子才拍拍李錦道:“好好考,咱們李家沒落多年,好容易出個李勳,如今若你再能考得不錯。你們二人,必然能光耀我們建孟李家。”
不少學子都背負著家族的期望,這點並不奇怪。
紀元這邊,郭夫子看看他,微微點頭。
紀元不用為家族爭光,但他心裏卻也有想法。
那個說起來很大,甚至會被人笑話的想法。
紀元看著藍天白雲,稍稍笑了下。
他的志向是什麽,不用言說。
正榮縣眾人帶的東西齊全,提前去排隊,等著搜查官查驗。
十二學子都是有經驗的,並不慌張,搜檢官檢查,詢問官核對身份姓名,他們都對答如流,沒有半分緊張。
這份淡定,就區別於其他縣的學生了。
模擬考就是有用啊!
這下再也沒有正榮縣的學子抱怨自家縣試極難了。
難是有道理的。
縣試難了,府試的壓力便減輕很多。
流程一樣,接下來抽簽,找自己的席舍,一切都是那樣輕松。
但紀元卻在這個時候再次打起精神。
越是這麽順的時候,越要警惕,否則會出大紕漏。
紀元檢查自己帶來的東西。
考試專用的紙張。
筆墨,三根蠟燭,火折子。
一套更換的衣服,被褥等物。
再有兩匣子吃食等物。
是沒錯的。
紀元閉上眼,只等著辰時正刻,八點的鐘聲敲響。
只聽七點鐘聲先敲,旁邊文廟燃起香火,在席舍內都能看到。
看來府學學政帶著監考老師們正在焚香祭天,一並戒誓。
諸如:“求賢為人臣事君義。”
再比如:“如違此誓,天地降難。”
“唯公慎明,乃臣之貞。”
等等等等。
不少學生頭一次見這樣的場面,忍不住伸頭去看,直接被捕快打了一下,讓他立即坐好。
府試一千六百多個考生,不敢再發一言。
每個考場都有數位監考官,以及十位數以上的捕快。
終於,那邊香火的煙氣消散,所有監考官到位。
再聽鐘聲響。
辰時正刻了。
府試第一場考試。
正式開始。
兩個時辰內,答兩道四書義題。
第一道題目是,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啊?
紀元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再看一遍。
這道題目,竟然跟他們縣試題目一樣!
縣試的考題,一般都是縣裏自己人商量。
府試考題,自然是府學的人商量。
兩者互不幹擾。
這等於說,你正兒八經考試的時候,第一道題,就是模擬卷考過的。
好事啊!
之前模擬卷夫子們還點評過,找過他們的疏漏,只要把之前的文章刪刪改改,便能寫上來。
是自己寫的文章,再謄抄上去也是無礙的。
一模一樣的題目,寫上去的卻是精修過的文章,第一場開始的第一題,就給正榮縣十二學子十足的信心!
第二道題,那就不一樣了。
但題目不難。
學而不思則罔。
以此寫七百字。
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很簡單,學習要跟思考結合,不然也白費功夫。
紀元思索片刻,在“學”跟“思”之間辯證,闡述其觀點。
下筆的時候,紀元想到郭夫子提過的時文方法。
也就是這個時代八股文的雛形。
雖然不至於照搬,但真的可以嘗試用同類的方法。
紀元下筆,直接破題,先仿宋文,後面再用元曲的方法。
只是寫著寫著,又回歸自己的老毛病,八股文變散文。
紀元看著都笑,幹脆重新融合,把前面過於格式化的東西去除一些,後面太散的給收緊了。
估計誰都沒想到,紀元在考場上,竟然還在練習自己的文章。
上午兩篇文章寫完,基本到了中午。
紀元吃了些肉幹,用了溫水,繼續閉目養神,直到下午第二場考試開場。
第二場依舊是四書裏出題。
出自孟子,題目為:“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如果為百姓考慮,那麽百姓也會為你擔憂。
孟子的想法便是推己及人,施恩於民。
此話看著兩者互有幹系,但卻也分先後。
上位者先擔心下位者的安危,下位者才能反向回應。
若上位者做得不好,就不要再想得到百姓的幫助了。
紀元起筆道:“民之與君同優,其事亦不系於民也。”①
就拿正榮縣的縣學舉例子。
先是縣學對學生們好,所以縣學的學生李勳等人,願意為自家縣學忙前忙後。
甚至先行墊付銀資,提前聯系酒樓,在城門口迎他們等等。
為什麽其他縣的學生們沒有這麽做?
自然因為其他地方的縣學沒有那般照顧自己的學子們。
以後紀元他們這批學生考出來,會事無巨細地照顧下面來的學弟們,會分擔縣學夫子們的工作嗎?
自然會。
因為民亦憂其憂。
他們自然會因為縣學夫子們的行為,而心存感激,幫忙分擔這些事情。
故而正榮縣只來兩位夫子,兩位捕快,就能把事情辦得圓滿。
他們這件事,就是最好印證了這句話。
當然,此事並非典故,寫下來並不好,但用這件事的感悟思考其他事情,也能理解同類事物的規律。
學而不思則罔。
學習上的事情要思考。
對待事情同樣也要思考。
後面又寫:“且忘民之憂以恣其樂者,其信蓋有所恃焉...使環顧其民而皆有二心焉。吾見君之獨立於庭也,而若是非者非一日之故也。”②
忘記百姓憂愁反而很快樂的人,心中肯定有恃無恐。
還會以為反正他們不快樂跟我有什麽關系,又不會妨礙到我。
那有一天,百姓們憂愁一定會發展到讓你也擔憂,讓你不得不去看。
那個時候再看看周圍人,你跟百姓一定會有二心。
國君跟百姓離心,站在庭院裏環顧四周,發現只剩自己,那就說明這種情況不止一次了。
不顧及百姓的君主,一定會眾叛親離。
全篇寫的都是憂民跟民憂的關系。
從根本上分析君主跟百姓的聯系,以及誠心為民,施恩於民的想法。
這跟孟子整書的想法也是相合的。
第二場第一題答完。
第二題為“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
同樣出自孟子,意思是,安撫天下的百姓t,是君子們最開心的事情。
君子講仁義禮智。
定四海之民,是君子們樂見的事情。
為什麽呢?
因為這是一個君子的本性,他們本來就喜歡做,這是從內到外的本心,不為其他,就因為他是君子。
此題說的是君子為何是君子。
不是做了這些事就是君子,而是君子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這是在約束讀書的讀書人,讓他們成為一個仁義禮智的君子。
這跟第一題竟然有些呼應。
如果讀書人真的能達到這種理想的狀態,想來上面那題,憂民之憂者,必然水到渠成。
四月初八晚。
第一日考試結束。
紀元分析了下,第一場考試內容都是《論語》。
第二場都是《孟子》。
難不成明日上午中庸跟大學各一道。
下午考五經兩題?
這麽看的話,好像確實是如此地規律。
最後一日上午,就是最後一場第五場的考試,應該是孝經跟試帖詩。
總的來說,跟正榮縣縣試順序沒差太多。
但每一場的考試是一本本的考。
也算有規律。
四月上旬的天黑得很。
紀元卻早早閉上眼,先是默背中庸,再默背大學。
這兩本加起來不過五六千字,背起來不難。
如果明日上午真的考這兩本,那他算是再次覆習。
等到快要休息,紀元才點上蠟燭,鋪了被褥睡覺。
也不知道是不是習慣了。
還是以前睡過更差的床。
紀元沾了枕頭就睡,睡得還很香甜。
每逢大考,他的睡眠質量都格外好,像是身體都知道,必須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試。
四月初九早上。
醒來的學子們看著手裏新做的餅子,正榮縣十二學子不再狼吞虎咽,不管這餅有多香,都要吃個五分飽即可。
等試卷發下來,紀元定睛一看。
第一題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
第二題出自大學,“大學之道。”
看到第三場考試的兩題,紀元幾乎能看出出題人的惡趣味。
昨日的考試,一日論語,一日孟子。
都是第一題起手很難,第二題簡單。
今天的考試,一個中庸,一個大學。
看似中庸的“君子之道費而隱”不好答。
其實大學的一句“大學之道”才是包羅萬象,答不好就是四不像。
這題目出得不刁鉆,卻帶著一股惡趣味,就是要讓學生隨時落入“陷阱”。
四書題目都是這樣,下午五經考試,紀元都有些期待出題人會給什麽題目了。
第一題:“君子之道費而隱。”
意思是君子之道廣大而且精微。
看著似乎有些矛盾,但同樣在闡述君子之道。
實際是講,一個君子,做到聖人一樣的境界,也能做好普通人的事情。
結合上下文的話,拿君子跟普通人相比,跟聖人相比。
是在講君子是可以學習並進步的,最開始都是普通人,等達到最高的境界,那就是聖人了。
從這點破題,應該問題不大。
如果從普通人做到聖人,可以從努力學習分析,也可以從實踐分析。
只要沿著一條線寫下來,文章便成了。
第二題,也是紀元無奈的題。
“大學之道。”
這句後面很多人都會背誦。
但凡是個讀書人,總會背第一章的內容吧?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再後面便是解釋大學的原則到底是什麽。
而大學之道,翻譯一下就是。
大學的原則是什麽?
比如問你,學語文的意義是什麽?
學物理的意義是什麽?
這是一個千人千面的回答,當然,問語文要圍繞語音,問物理要圍繞物理。
問大學?
自然要圍繞大學。
可《大學》講的又是什麽?是格物致知,是誠意正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好家夥。
這要是一起答了。
別說七百字,七千字都寫不完。
大部分人窮其一生也學不會。
碰到這麽大的題目,紀元都有些頭疼。
再加上他寫文章散漫,必須強行約束。
幹脆就做個小總結。
只從《大學》主要意義來講。
題目寫大方面。
那他也寫大方面,不再細究裏面的東西。
君子之道費而隱。
從大到小,從小到大,他都可以寫!
“舉大學之要,合聖功王道而底與極也。”③
大人之學的要點,就是把聖人的功德跟仁政的道理發揮到極致。
這是為大學,就大人之學做個總結。
不就是讓寫學語文的意義嗎,那他就說為什麽要學,學到哪裏了,學了又有什麽用。
確定了這三點之後,文章水到渠成。
先確定大面,從大面收縮到小面,不失為一種方法。
“規乎其善,而即以勉乎其至。”
“赴乎所至,而必不移於所止。”
“而使建中作則者,無偏倚之休。”
“而一道同風者,有會歸之極。”④
規範到達極致,可以變成最好最善。
到最後也不能改變自己的想法。
要建立公正並且以身作則,不能偏私偏袒。
大家都是同道中人,都受天子的教化,會有相同的目標。
這些彰顯德行,愛護百姓的行為,就是大人之學,若都能做到,那大學就學好了。
明德,親民,至善。
最終回歸大學之道最初的意思。
此篇寫完,紀元長舒口氣。
這一題算是府試裏最不好把握的題目,更是他最薄弱的地方。
好在郭夫子突擊訓練時文很有效果。
寫完之後再看時間,竟然還算充足,紀元再謄抄一遍,第四場考試結束。
府試第三日,第五場考試。
果然考《孝經》。
之前說過,孝經看似在講孝,其實是在講忠君。
出題人竟然稍微點透其中意思。
直接考的是忠君的題目,後面又扯了孝字。
怎麽看,這出題人的想法都非同尋常。
他的題目多跟民有關,多跟君子的德行有關。
涉及到忠君,竟然寥寥數語,頗具諷刺意味。
孝經題目寫完。
終於到紀元最頭疼的地方了。
試帖詩。
今年的試帖詩,就是以孝經為題。
寫出五言八句即可。
紀元在府試的時候,就不太會寫這些,勉強湊上韻腳即可。
也是如今取士不重詩賦,只重文章。
不然紀元縣試都難過。
當然,縣學夫子們,多半以為紀元隨便寫寫,在他們心中紀元的詩句很有天分。
否則以前的大作怎麽來的。
故而縣試過後,並未幫他惡補試帖詩,反而找了郭夫子讓他再精煉文章。
所以對其他人來說簡單的試帖詩,到紀元這,已經在揪頭發了。
好在他腦子裏的詩句多,想起被後世重新找回來的一首詩,放在這應該正合適。
欲得兒孫孝,無過教及身。
一朝千度打,有罪更須嗔。⑤
欲得兒孫興,以德立正心。
憐子不丈夫,包庇禍無窮。
前面尚且還好,頭一句還有考題中,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的感覺。
就是上位者要以身作則,君主跟百姓的關系,是要君主先照顧百姓。
欲得兒孫孝,無過教及身。說的也是這個自己,想要孩子孝順,那自己就要管教。
但越寫到後面,就已經完全是打油詩。
寫完之後,紀元自己都捂著臉。
太難了。
真的太難了。
但這已經是他花一個時辰想出來的。
甚至比寫七百字孝經義題都難上加難。
他真的編不出來了啊。
好在這些在府試成績占比也不大。
他只能靠文章取勝啊!
四月初十,紀元從考場裏出來,兩眼還是呆滯的。
主要為自己的打油詩呆滯。
哎。
怎麽說呢。
好丟人,但又只能是這樣了。
寫詩真的不是他的強項啊。
等出來之後,紀元恍然道:“怎麽給忘了!”
他就算是寫打油詩,後面也該加幾句歌頌朝廷的啊。
科舉考試的賦得體,要的就是這個。
就像一個命題作文,看似讓你寫景,實際讓你察言觀色歌頌上司。
他還真就只寫了孝跟子孫,以及長輩之間的關系。
後面改成讚聖人聖明,天下百姓都會效仿多好啊。
可惜了。
他不僅寫的是打油詩,連拍馬屁都給忘了。
郭夫子過來接學生們出府試,見紀元神色震驚,下意識道:“怎麽了?考試出問題了?”
其他同窗也看過來,本來萎靡的神色變得警惕。
紀元考試都出問題?
哪裏的問題?
他們有沒有啊。
紀元強忍不好意思,然後微微搖頭。
他怎麽能說自己在考場上寫了打油詩?
還是那種終極打油的那種。
見大家擔心,他小聲道:“最後的賦得體,我好像寫了打油詩。”
啊?
打油詩?
郭夫子聽此,笑道:“沒關系,多數人的賦得體都是打油詩。”
不過轉念一想,紀元不應該啊。
縣試他隨便寫寫就行了,府試怎麽也這樣。
難道是對自己的文章極有自信?
算了,反正如今科舉考的是文t章,後面的詩句不離譜就行。
紀元心裏默默想,前面四句不算離譜,後面實在是離譜至極。
好在考完了,希望他的文章給自己加點分吧。
如果實在不行,那他只能明年再來了。
紀元此次府試,要說有多大把握,那確實不好說。
他從啟蒙到如今也不過三年,雖然這三年多讀的書不比其他人少,書讀得也算精。
可缺點也是明顯的。
首先就是史書的欠缺,文人寫文章,都要引經據典,都要博古通今。
他實在是缺失這一塊。
文人要讀書,不僅是讀儒家的書。
還要讀當代的律法,還要學習樂器,學許多雜課。
這些課業都會融合到自己的文章裏。
正榮縣縣學盡力提供了科舉上的東西,像這些雜學,自然無暇顧及。
除此之外,紀元想法跳脫,文章上也能看出。
雖說郭夫子考前補習了一通,但有些毛病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改的。
這種毛病,需要多研習當今的時文,不僅是建孟府的,還有天下所有好文章都要讀。
就是多讀高考範文,至少能掌握如今科舉考官鐘愛是什麽。
這些毛病都不算小。
也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補足的。
紀元本就忐忑,再加上現在最後一場考試的試帖詩讓他羞得面紅耳赤。
作詩也是個問題。
讀書怎麽那樣難。
越學下去,越知道天地之寬廣,越知道世界之宏偉。
在這些書面前,再偉大的人都會變得渺小,成為書籍的學生。
不說旁的。
府試的出題人,單用簡單的題目,就能“刁難”考生,就能“窺探”學生的想法。
這種舉重若輕的手筆,才是真的把學問研究透了。
紀元輕嘆一聲,跟著大家一起回酒樓。
貢院外的鑼鼓聲似乎響徹雲霄。
讓剛出考場的學生們不由得飄飄然,在如此振奮的樂聲中走過,好似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
實際上,距離貢院不遠的劉家酒樓裏根本聽不到。
紀元他們回到劉家酒樓,已經跟貢院的樂聲隔開。
考生們由出貢院的疲憊不堪,漸漸變得焦慮起來。
當時縣試結束,考生們同樣焦慮。
但焦慮之後,似乎又有些安穩,平時大家都是同窗,都是一個縣的。
對身邊人的水平心裏有數,對自己能不能過心裏也有數。
府試卻很不同。
一千六百八十九人同時考試。
整個建孟府過了縣試的人都在這。
身邊人水平孰高孰低。
考官的喜歡偏愛。
他們統統不知。
留給考生們的,只有等待。
這份等待在眾人情緒中蔓延,漸漸變得焦躁不安。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便是紀元也沒看書,他同樣想知道結果。
一是檢驗他的學習成果,二是他需要一個功名傍身。
他這一路走來,其實也惹不少人。
有縣學護著才沒出什麽事。
現在又把李耀眾的功名給奪了,想必這仇隨著時間越久,對方會越恨。
那都是真金白銀的損失。
不說旁的,今年秋收他家田地就要交稅,估計全家都能恨死自己。
有這種禍端隱藏在身邊,誰還能睡得安穩。
若再因為這些事連累安紀村,那他罪過便大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紀元都想得到這個功名,非常想。
考生一千六百八十九。
只取一百二十人。
能當個丁等秀才,應該就不錯了。
不只是他,潛心苦讀,早就是近視眼的蔡豐嵐。
為了家族榮耀的李錦。
還有路上被騙了全部身家的許春,哪個不想考個功名。
說不想的都是騙人,不想要功名,幹嘛還來科考。
可惜不管他們怎麽想知道成績,都需要耐心等待。
府試的人數更多,考官跟閱卷官也多,出成績自然要晚。
今日四月初十。
估計四月十八左右,成績才會出來。
八日時間,也是府學加班加點閱卷了。
當天晚上,郭夫子還拿出筆錢,讓大家吃了頓好的,算是緩解一下焦慮的心情。
其他考生甚至能喝點低度數的酒。
十一歲的紀元只好抱著果汁喝。
劉家酒樓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安靜讀書變得熱鬧起來。
早上大家都睡了懶覺,上午開始活動,下午去府城玩耍。
少數堅持起來並鍛煉的,也就紀元他們。
學長李勳知道他們有晨跑的習慣後,開口道:“府學後面有蹴鞠場,你們去那邊跑啊。”
說著,還帶著他們去看了看。
這會正是四月十一,考試第二天的下午,府學還未正式覆課,但還是有很多府學子弟住在府學,下午正好出來踢蹴鞠。
看來蹴鞠確實是天齊國的愛好,只是正榮縣那個荒廢了,好在最近重新修整起來。
李勳聽此,眼睛一亮:“真的嗎?咱們縣學也開始踢蹴鞠了?”
“你們不知道,這府城每年還有蹴鞠的比賽呢,可惜我技術不精,也就當個府學的替補,去年比賽的時候我踢了一刻鐘都不到。”
還有比賽?
聽著就熱鬧。
“秋天的時候比,你們要是能來就好了,看看也好玩啊。”李勳說完,再嘆口氣,“真希望你們能來府學啊。”
他並非炫耀,是真心實意這樣講。
誰不想在學校有自己的老鄉,還是在酸詩狎妓的輿論下有可以抱團的人。
紀元其實也想踢,他本就喜歡跑步,再加上蹴鞠這種酣暢淋漓的運動,誰會不喜歡。
大家看了一會,決定明日早上過來跑步。
這會還有點時間,李勳說道:“要不要帶你們去府城最大的書鋪,你們絕對會喜歡。”
自家縣學的人,李勳還能不了解。
都從乙等堂考上來了,不喜歡書那是不可能的。
說到這,正榮縣十二個考生才有一種自己來了府城的感覺。
還有一種府試終於結束了的感覺。
一會是熱鬧的蹴鞠,一會是府城最大的書鋪,聽著就跟正榮縣不一樣。
李勳確實得了夫子們的授意,讓他得空的話,就帶著同窗們去轉轉。
如果只悶在酒樓,估計滿心都是府試成績的事。
但現在焦慮也沒用,不如出去逛逛。
不管有沒有考中秀才,都算沒有白來一趟。
這段時間裏,大家埋頭苦讀,都快把剛來府城時的感覺給忘了。
那會只覺得府城繁華,又覺得跟自己沒什麽關系。
但現在,是真的知道此地為何是府城了。
東西南北四個集市。
如今他們來的,人稱東市第一街。
又或者藏書一條街。
名字說得這麽直白了,紀元他們一聽就知道怎麽回事。
建孟府讀書為第一,這裏都是書,自然為東市第一街。
還未進到裏面,就看到門口四書五經被擺在地攤上賣。
往日在正榮縣兩錢銀子,也就是兩百文一本的書,如今只要十五文錢。
當然,紙張並不好,翻幾次就會爛。
可勝在便宜。
若真有想讀書又沒錢的,質量不好的書也是能讀的。
好的當然也有,印刷精美,紙質上乘,一本要一兩銀子。
每個價位都存在,按照適合自己的購買即可。
如果說這些書讓紀元他們震驚的話。
那紙張的便宜更勝一籌。
關鍵是這些紙張並不算差。
在正榮縣唯一一家書鋪裏,一文錢可以買三張質量最差的大紙。
而在東市第一街裏,卻可以買五張手感光滑的竹紙。
李勳介紹道:“各家便宜的紙張不怎麽賺錢,主要是為了拉客,建孟府學生多,讀書人也多,用便宜紙張拉客,總會買到書籍的。”
“不僅書籍,你們再看。”
李勳帶著他們去了一家店鋪。
這店鋪極大,大家甚至有些不敢進,但那夥計極為熱情,笑著招呼:“諸位是剛來建孟府的考生嗎,府試結束,諸位必然辛苦,等小的給你們上茶!”
他們一行人穿得並不算好,也就李錦跟另外一人衣著光鮮。
像紀元這樣身上帶補丁的卻是常態。
那夥計卻人人奉茶,給他們介紹道:“來看看也可,買不買隨諸位公子的心意,全當給我們攢人氣了。”
這話說得實在漂亮,讓大家大著膽子去問,連許春都問了許多、
其實許春他們不知,這些夥計們眼睛亮著呢。
見過那麽多學子,哪些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哪些是草包一個的,他們打眼就能看清。
在東市一條街,這麽多同行裏面想做長久買賣,這眼力必須足夠。
但要問他們怎麽看出來的,全是大家的秘密,根本不透露。
紀元此刻就被一個夥計跟著,他有種現代逛衣服店的感覺,還未說要什麽東西,只是眼神多停留一兩秒,對方便拿起讓他試用了。
李勳t見紀元下意識後退半步,還以為他是不好意思,介紹道:“這家店也算我常來。”
“從筆格,筆洗,筆床,鎮紙,壓尺,想要什麽價位都有。”
“再看紙張,同樣是便宜得很。”
李勳隨便挑了家店鋪,就是給學弟們看這裏面的買賣有多精細。
隨便一家店鋪,就能包攬讀書人所有需要的物件。
別的就算了,那竹紙紀元是真喜歡。
一文錢五張!
五張呢!
還有畫畫用的宣紙,價格同樣便宜到離譜。
那夥計也道:“哎,最基礎的物件,大家都是這個價。”
隨後夥計又低聲道:“若你們買的多了,我們還送幾張呢。”
這樣算下來,實際購買的價格,會比一文五張紙更多?!更便宜?
饒是紀元都被這價格恍惚了。
差點直接開荷包買買買。
李勳把他們拉出來,說出“潛規則”。
“建孟府造紙大大小小造紙作坊有七八家,其中三家最大,市面上的紙大多都是他們提供,所以三家搶著供應,打的不可開交,也算便宜我們這些窮苦讀書的。”
有人問:“既然不賺錢,就不怕作坊開不下去嗎?”
“不怕,他們便宜的紙張不賺錢,更好的紙張是賺的。若不是三家覺得價格太過,定了個協議,估計現在白送都行。”
這話肯定是誇張。
但翻譯一下就是,三家打價格戰,最後打到都受不了,幹脆定個不賠不賺的價格,以此作為引流的貨源。
現代人的那套商戰,古代人也早就在玩了啊。
李勳最後道:“不讓你們買,是讓你們來這看看。”
“我事先說明,大家看到喜歡的,先不要買,否則會讓你們更後悔。”
說著,李勳帶著眾人去了之前說的地方。
東市第一街,最大的書鋪。
建孟府一條街都在賣書,都在賣學習用品。
而這個店,在這條街上也是首屈一指,可見體積之大。
“周家書坊。”
“買他家的書!直接送他家自己造的紙!”
“不僅如此,如果運氣好的話,根本不用買!”
紀元進門,整個人直接鎮住。
什麽叫書山書海,他算是見識到了。
這周家書坊上下兩層,樓上買學習用品,樓下八間店面,裏面全都是書。
紀元頭一次覺得自己眼睛要看不過來。
這麽多書,若都能讀完,那這輩子就沒有遺憾了。
兩米高的書架,從上到下,擠滿各色書籍。
科舉用的,游記類的,史學類的,哲學類的,甚至還有醫書。
但凡你能想到的品類,這裏全都能找到
紀元楞了足足有十秒,這才進門,誰料那夥計直接道:“恭喜今日第九百九十九名客人!送白紙宣紙各五十!”
啊?
他是今日第九百九十九名進店的?
紀元的紙剛到手裏,就聽旁邊有人道:“啊?我不是已經有九百九十九嗎?怎麽又來一個。”
那夥計一楞,趕緊改口:“這客人是第一千位,所以也送。”
李錦:?
他比紀元早進去啊。
這怎麽算,也不可能只差一人。
李勳拉著李錦跟紀元離開。
不等李勳解釋,紀元就明白了。
套路,什麽是套路。
就是用個名頭送你紙張,讓你成為這家書坊的黏性客戶!
李勳又說另一個原因:“這裏的夥計只看眼緣送紙,所以讓你們別買,過來碰碰運氣。我們沒錢買紙張的時候都會過來。”
李錦:?
蔡豐嵐:?
不是?!
我們就不合眼緣嗎!
就紀元和嗎!
紀元手裏的白紙跟宣紙還沒焐熱,也不知道哪個夥計又看他一眼,甚至沒看到他手裏的東西,拉著他道:“您是今日第八百八十八位客人,本店請您一百張白紙一百張宣紙,還請您收下。”
那夥計說罷,才看到紀元手裏的東西,臉漲得通紅,隨後竟然還是把紙張給他了。
甚至就當不知道,還不讓紀元說話,東西說給就給,像是燙手山芋一樣。
紀元:?
你們的競爭,是不是有點過於激烈了?
他就那麽合眼緣嗎?!
但白來的東西,不要白不要!
府城好啊,府城可以白嫖紙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